发布日期:2022/5/1 13:04:55 访问次数:2440
河北外国语学院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在披荆斩棘的艰难前行中,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河外的秉性。这种秉性是河外精神的凝聚,更是河北外国语学院走向名校办学之路的支撑。
韧若劲竹,自强不息
河北外国语学院发展的历程不仅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奋斗史,更是在磨难中百炼成钢的成长史。从专修学院发展为专科学历教育,从专科跨越式升格到本科,从本科百折不挠地申请硕士立项建设单位,河外每走一步都历经风雨,但是再大的风雨也没有阻止河外绽放出美丽的彩虹。在磨难中反倒铸就了河外以及河外人自强不息的秉性,成就了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特色。这种秉性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倔强;这种特色是“为有暗香来”的高洁,是“姹紫嫣红总是春”的繁盛。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
河北外国语学院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光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或是浩瀚的海,更应该不断地扬起朵朵浪花供学生采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铸就一座永不磨灭的浪雕”,这是河北外国语学院对老师的要求,要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要做学生知识获取的“源头”,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如同采集浪花般欢畅淋漓。
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教育原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河外认为“让德育的小溪流淌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河外的办学宗旨,在河北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是水滴石穿、无形而又有万形的流水,无处不滋润学生的心灵。心系天下,大爱情怀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好这件事”,是一个教育者办教育的情怀。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人才,是责任和使命。
胸怀世界,教育的领域没有边界。
75个语种,让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有走向世界的资本,有服务世界的能力,有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有展示河外精神的园地。这一短时内难有回报的举动,却被坚持下来,6年的时光惊艳了世界,冬奥会不是最终的归宿,“一带一路”不是服务的终点,只要有梦想,一定会发光。
大爱无疆,教育的本质是传承。
“汶川儿女班”“中华儿女班”“厚德致远班”,温暖的不只是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22名孩子,不只是“孝老爱亲十佳道德模范”吕官星、“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宋秀芹的女儿王倩、“沧州好人”张志兴的孙子张雅琪等“河北好人”及其子女,更是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教育者对社会的回馈。教育的传承,是知识的传承,是技能的传承,更是人性的传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河北外国语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河外的秉性坚信“把根扎进大地,一生都会参天”。
上一信息:约起来,让我们携手走进“声动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