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4/28 18:38:44 访问次数:2181
大学不能遗世独立,但却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精神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之定针,有所守,有所执着,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前阵子刚拜读完金耀基先生的文章,为先生思想所震撼的同时,我想到了我的学校——河北外国语学院。
相识:在工作中与同伴意气相投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此时,我还是一名刚来学校的新教师。我仍然记得第一次来到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感受。进入校门,我便被满院晨读的朗朗书声吸引,原本因为面试产生的紧张情愫也一瞬间被淡化,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能留在学校工作,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转眼,我在河北外国语学院工作已经接近一年了。从相识到了解,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在成长中逐渐坚定的过程。凡事亲力亲为的孙建忠校长远比想象中更为和蔼可亲。仍记得面试时,他如父辈一般的叮嘱,他告诉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想、勇于做,我会尽可能给你们好的平台,你们就只管去努力!”
即使百忙,校长从来都惦念着每一位师生、教职工、甚至他们的家人。许是狭隘,我从未想过,一位忙碌如斯的大学校长,会如此细心关怀老师们的家人。刚来学校,恰逢那年的“六一”节,除了小孩子,我们这些大孩子校长也没有忘,每一位老师都被派发了精美的节日礼品,连我这个当时尚在实习的老师都有。当部门领导笑着提醒我去拿礼品的时候,我的惊讶和同事们的笑声,是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温馨的画面。
相知:在教学中与学生心手相牵
当我走上讲台。当同学们第一次全体注视着我,第一次用洪亮的声音回应我的时候,天知道那一刻有多幸福。他们认真完成了课下的任务,即便从来没有做过,他们也愿意主动和我沟通,尽量克服困难。同学们用真诚和努力将我彻底打动,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所有的能量,一定,要成为无愧于心的老师。
这是河外的学生,这是河外给我的平台。作为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教学和文字的业务能力都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可我想,我愿意为这所总在给老师和学生惊喜的学校努力成长,磨练自己,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相守:在奋斗中与新时代并肩而行
“我这一辈子就干一件事,而且要干好这件事。”校长说的这件事,就是投身教育事业,研究教育事业,“把河北外国语学院办成一所只能被模仿不能被超越的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贡献力量。20多年来,他带领河外人不舍昼夜,挥洒心血,把贫瘠变成肥沃,实现着一个又一个跨越。
国富则民强,校兴则生荣。这些年,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103个国家,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人数总计4000余人。其中,20名同学为中外元首担任过随行翻译,26名毕业生在驻华使馆工作,50多名毕业生被国家汉办选派到各国孔子学院任教,他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弘扬中华文化、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着力量。
除了为国家培养人才,河北外国语学院还挖掘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社会的潜能和功能,发起成立了河北省圣兰慈善基金会、河北省翻译学会、河北省国际高端人才交流协会、河北省环球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研究院,被河北省外国专家局确定为高端人才引智工作站;被列入硕士学位规划建设单位,在构建学士、硕士、博士梯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通途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另外,学校2107亩的产教融合示范新校区也即将投入使用……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河外仍在不断努力,为同学们创造平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带领所有师生一起向阳而立,逐光而行!
回眸过去,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再续华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河外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未来,抱百折不回之精神,怀勇往直前之气概,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新时代的河外答卷!
作者:李科锐
上一信息:我眼中:自强不息、润物无声、大爱情怀的河北外国语学院
下一信息: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