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4/6 16:51:29 访问次数:3150
河北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是怎样在以外国语为特色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的?又是怎样在全国同类学院当中异军突起的呢?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产业链相对接的计算机类专业集群
大数据、区块链、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彼此互联互通,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高瞻远瞩,在三年前便提出“数链云物智”思维,三年来,孙建忠校长和计算机学院相关负责人一直反复研究论证将其研发、使用的可能性。
计算机学院在深入开展专业调研的同时,结合校长“数链云物智”顶层设计理念以及本学院专业建设结构,最终决定申报信息与计算科学、区块链工程2个专业,在申报材料完备、师资力量充足的情况下,两专业成功入选。
截止到今年1月,计算机学院共开设7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区块链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9个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Android与Web应用开发方向)动漫制作技术工业设计(3D设计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游戏设计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具体来说,据计算机学院院长王泽贤介绍,目前7个本科专业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针对这些专业,计算机学院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同时,发挥外国语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育专业特色。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不但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也是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第二类是紧跟国家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这些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的人才。至此,河北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设置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在学校自由包容、海纳百川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已基本覆盖从基础到应用、从软件到硬件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新时代“数链云物智”所有内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产业链相对接的计算机类专业集群。专业公司化锤炼学生专业基本功,边学技能边能拿工资
作为应用型本科示范性高校之一,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战经验,董事长、校长孙建忠提出“专业公司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老师真正在公司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
河北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搭上学校“专业公司化”理念的列车,认真落实“专业公司化”战略,彻底打破了火柴盒式课堂,让“专业公司化”在各专业中普遍开花。
计算机学院先后成立了河北圣兰艾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圣兰天程智能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打造了C-ray工作室、动漫工作室、人工智能工作室等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室。
两家公司先后承接了河北省商务厅廊坊518国际经贸洽谈会会议管理系统、河北省总工会“网上工匠学院”平台建设等项目,在公司中任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参与公司真实商业项目开发,还得到了相应的工资报酬。C-ray工作室已成立2年,目前有成员20人。去年9月, 18级软件工程一班杨伟辰和薛飞受C-ray工作室派遣,为河北省决策咨询研究会开发网站,他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开发出一个成熟的网站,实现PC端与移动端的双重功能,受到河北省决策咨询研究会领导的好评。
据计算机学院业务院长邢泽欣介绍,在专业公司化建设上,首先我们邀请了在专业领域表现较为突出、项目开发经验丰富的双师双能型人才担任工作室的指导教师,从工作室的筹建到承接项目到工作室运营再到项目完成,指导教师全程和同学们一起,一对一跟踪教学;对于工作室中的学生,我们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在进入的时候要进行一些专业的面试,在进入之后,也会根据综合表现进行考核,最后给予一定的项目分成。
经过专业公司化的锤炼,学生们在专业领域上都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华为全国ICT大赛河北赛区、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等许多省内外专业比赛中均荣获佳绩。
C-ray工作室的程仕博同学表示,“在工作室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但让我的专业水平得以充分的锻炼,还获得了一定的收益,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价值,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同时,对于将来的职业人身份充满期待,希望尽快在这个领域作出一番成就。”专业+日语特色培养模式;订单班不用再交一分钱“专业+日语”培养模式,实习期即可月入八千计算机学院始终坚持“专业+外语”“外语+专业”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本学院培养优势,迅速实现了在同类学院中的突起。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生对口就业率逐年攀升。学软件工程还要学一门外语?选择哪门外语才是适应市场需要的?有公司需要会外语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吗?学院在经过长期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满足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最终确定了“专业+日语”的人才培养方式。“近几年我们合作的都是像北方新宇这类的上市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是IT服务、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ERP和业务流程外包等,因为他们合作的大多是日企,所以如果是学习软件开发的又会日语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计算机学院业务院长邢泽欣介绍说。“我们在专业公司化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大三时教授学生日语,在大三下学期这些企业就会来学校选拔人才,经过笔试和面试,每年都有近50余名学生去到这些大企业实习,实习期基本上工资都在8000元左右。因为承担的都是企业的核心工作,并且公司提供的技能培训很多,上升渠道较大,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了那里继续工作。”
计算机学院在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基础之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了既精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了教材内容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用人单位、学生、学校的三赢。
入学即就业,订单班不用学生再交一分钱 “我们和企业合作的方式以校企共建为主,把企业需要的课程直接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然后企业为了培养出适合的人才,也会主动提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主讲老师,同时捐赠一定的设备为学生所用,然后学校不向学生加收一分钱的学费。”王泽贤表示,“这也相当于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给企业。企业与学校这种合作关系是最理想的模式。下一步我们也希望通过与企业共建科研的方式,实现专利数量上的突破。”
关于具体的培养方式,一般来说,学生大一时在普通班进行学习、大二(本科大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选择不同的订单班进行学习,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企业定制课程,大三(本科大四)统一到合作企业实习,毕业后可以由企业统一安排工作,也可以自主择业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大多可以独立完成一些项目开发工作,专业提升技能很快,学生毕业后,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企业的骨干,承担起公司的主要业务。比如18届软件工程专业黄凯同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现在月薪15,000元。据了解,目前采用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的企业有河北通信建设有限公司、优依学(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天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根据岗位类型及工作地点,转正后月薪在4000元-10000元之间。 “学生进到企业之后,我们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有一个持续的跟踪调查。”邢泽欣说,“这也让负责的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等等,经过老师、企业、学生三方的沟通、协调,往往事情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我们的责任就是做好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最后守护。” 据统计,计算机学院自成立以来,共计培养14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3.9%,对口就业率70%,其中高质量就业率43%,有90%以上的同学实现带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