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2/18 12:04:52 访问次数:3195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印记
河外校训刻于河外学子心中
河外校训
诚信 自立 求知 成才 报国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关于校训的解读吧!
01
诚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总书记教导青年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河外,学校十分重视对师生的“三观教育”,“诚信”作为“三观”中的重要因素,被视为是河外德之魂,是牵动“三观”的引擎。“三观”是人生大厦的基石,地基不牢地动山摇。人与人、单位与单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三观”这个总开关,待人处事要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孙校长常说“知识不过关是次品、技能不过关是废品、道德不过关是危险品”,因此,河外用追求诚信和专业价值作为目标导向,让同学们具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信仰、职业操守,能够给一岗、干一岗、爱一岗、敬一岗、钻一岗、精一岗。河外校训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正是对河外学子的殷切期盼。诚信是人的一张脸,它展现着河外学子的品德和操行。
02
自立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更需要一代代青年人艰苦奋斗。作为一名河外学子,在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自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堂课。
自立,让河外学子逆风飞翔。逆境是福分,赐给我们生存的智慧;逆境是老师,为我们指明进取的方向。有了本事就有了气质,有了能力就有了胆识,有了经验就有了智慧。在河外学子把握好自立自强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03
求知
总书记寄语青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河外学子要有奋发向上的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高不仅指学历高,更指学识高、读书多、见解高、见识广。每个人从大学进入社会都是一张白纸,在社会各条“战线”的经历需要总结,对工作从不会到会、从没接触到接触,把这些经历进行总结就会形成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形成的经历和经验也是形成“学高”的资本,是成就梦想的一块块基石。
04
成才
生以成才为志。河北外国语学院致力于让学生成为职业人,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让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让应用型大学真正发挥培养应用人才的作用。
身为河外学子,应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记得自己求学的主要任务,立志成才,多学多练,并在步入社会依旧保持这种精神,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族有用的人。学生时期是每个人的人生打基础的时期,很多转折都在这里。河外之所以把成才当作校训,就是想让学子们年少时,不会因为不懂珍惜和努力,使心性不定、颓废决绝,从而无所事事,虚度年华,所以,河外时刻提醒学子们要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05
报国
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报效国家。
报国是河外人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更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孙校长常说,对于教师来讲,你站讲台上,下边的学生就是国家利益,你爱学生,就是在爱国,把你的思想、知识高质量地传播给学生,就是你爱国的具体表现;对于学生来说,你坐在教室里,汲取知识、技能就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你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专业本领就是你爱国的具体行动。
作育人材
报效祖国
奉献社会
铭记河外校训,我们终身受益
来源:河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