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柳树礼赞”——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校树”

发布日期:2020/12/14 10:59:22 访问次数:2609

现在已进入严冬,但在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校园里,还有很多柳叶是绿色的,好像不舍得与同学们告别,淘气的每天早晨铺满地面。为什么河北外国语学院会有这么多柳树呢?有知道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柳树来自承德,是孙校长特意从家乡引到校园的。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史前甲骨文中已出现“柳”字。柳树分垂柳和旱柳。关于柳树,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我看来,关于“柳树”的精神,与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校园文化早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相融为一体了。

柳树引领的精神VS河外西点精神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冬眠时间最短,三九严寒,别的树还在贪睡时,它就开始孕穗,别的树孕穗时,它开始发芽,别的树发芽时,它已经绿满枝头,别的树吐绿时,它早已绿树成荫。这样的柳树精神不正是河北外国语学院的“西点精神”吗?河外的同学们,每天早起读书,已成为河外校园一道亮丽风景,一天进步一小点,一月进步一大点,一年上个新台阶,“勤奋”早已成为河外学子的代名词,用“勤学苦练”赶超自我,不停地奔跑在接近梦想的路上。


抬头需要资本,低头需要勇气

柳树从来不与别的树争宠,更不愿意显示自己,它一年四季总是低着头深情地望着生它养它的这片土地,它叶拍苍天枝摇日月,根深深地扎在大地里。河外提出:“抬头需要资本,低头需要勇气,就像成熟的谷穗一样,越饱满的谷穗,越会把它的头深深地低向养育他的母亲大地。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就要用寻找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漏洞,寻找自己不合规的地方为自己撤火,低调做人,我们的优秀让别人去说。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河外人人都知道的“谷穗理论”。


顽强的生命力VS把信送给加西亚

柳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环境中都能生存,无论在寒冷的两极、在酷热的赤道两旁、在高原和平原上、在沙滩和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见到柳树的踪迹。在河外,每届毕业生都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践行着河外传统:忠诚、肯吃苦,能说、会写、善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接到任务后,能克服重重困难,高质量完成任务;做人要讲忠诚、讲忠心,做事业的忠臣。河北外国语学院在合作大学数量多达371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环球华语学习中心,在国外合作大学建立华语学堂,以民间渠道的形式,让“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在国外有阵地可依。



柳树虽然没有白杨那样高耸入云,没有樟树那样尊贵,但它平凡而伟大,普通而脱俗,深入而渊博,它朴实无华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