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这才是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准职业人培养课堂”

发布日期:2020/11/12 15:59:19 访问次数:2527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创始人——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把传统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尝试性讲课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采用拇指教育法,指出不足时要委婉、幽默风趣。使课堂整体保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从中受到人生启迪、思考启迪。从而让学生训练出习惯,在学生集智备学时就可以发散性的“备课”,甚至可以从反面备课。要把框架化、平面化的理念理论变成有血有肉、有灵魂、有呼吸、可感可摸可触的课堂。

“教学”变为“导学”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由“教学”变为“导学”,由课堂的主体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其核心角色是点拨、组织、诱导和启迪学生。授之以鱼变成授之以渔,课堂由知识的传授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学习,由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由记忆僵化的知识变为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的过程。

做个“懒”教师

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教师就要做一个“懒”教师,把学生能干的全部推给学生,学生不能干的教师再引导、指导着学生做。教师必须提前告诉学生明天要讲什么,哪些是难点、重点、关键点,让学生当天晚上搜集资料备学,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讲、让小组讨论、让小组之间形成比,这组不会的让其他小组回答,所有小组都不会的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重点讲。

利用好“阴阳鱼”理论

一是小组建设,二是集智备课的建设,三是如何把两者在课堂混元,成为阴阳元在课堂转起来?怎么转?用“导”作为动力,“导”的合情合理,用“兴趣”作为老师,学生在导的过程中兴趣勃然、兴趣大发,老师引着学生去追求和探索知识,老师和学生方向一致后,课堂让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的重点、知识的难点、知识的原理、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实际操作就迎刃而解了。老师在课堂上不是主导、主体,主导、主体要让能者居之,老师只是个提纲挈领者,要提前发布给同学课堂导论,让学生带着比劲、兴趣在课堂上破解问题。

实践好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建设的法宝

学生是练、比、评、讲;老师是导、比、评、奖;学、识(实)、践;比、学、赶、帮、超。

掌握住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十三个系统

神经联动系统;理念和理论依据支撑系统;问题导教、导学、导演、导向、导果系统;学习方法创造、学习办法衍生、知识使用实践的办法系统;使用问题进行循循善诱、步步启发的系统;在对案例的解剖中、在老师问题的导引下让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自我获取技能、自我获取自学方法、自我探索研究方法的系统;让学生和老师都能产生学习工作兴趣的动力系统;分分秒秒都让小组和学生个体以及老师有事干,步步总结、不断概括、顺理成章、自然性获取知识的系统;比练评的系统;竞争系统;评价系统;小组建设系统;循循诱导系统。在课堂十三个系统中体现自学性、探索性、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及质疑性思维习惯。

“一夜(页)之隔“”理论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用“闻道在先”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的理念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学习,采用“一夜(页)之隔的做法”从提前预习变成提前认真的备课,让学生变成“闻道在先”的教师。第二天作为教师要给别人讲课,并且师生人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质疑问题。准职业人培养课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研究性地学习,提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学生由课堂的被动接受者成为课堂的主动探索者、挑战者、展示者、质疑者,让学生学习效果好,效率高。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三个环节

课前环节就像人的脑袋,导学的问题都在脑袋中装着,问题设计得要宏观一些,并且要指出学习资源,把“这堂课的野心是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告诉学生;

课中环节就像人的身体,必须要连着课前的脑子,让脑袋中的各问题指挥身体,脑袋想的是啥身体做的就是啥;

课后环节就像“走一走、试一试、拉出来溜溜”的实践,要成为实践的康庄大道。

课前、课中、课后三点连一线,内在联系、因果递进、一气呵成、直取目标。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基本结构

导学:要导思考、导兴趣;要指出怎么学、学什么,导学案要有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情感目标)。

导教、导评、导演、导练。可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对小组(小组内部对组员)进行惩罚性与奖励激励性相结合的方向性引导;将“导学案的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不吝“语言的奖励”;学习因自主而高效,让课堂因每位学生的展示而精彩。

求实效、效果实,学生“会”的标准:能解、能讲、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