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1 10:52:03 访问次数:1345
·每日一学·学习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切实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历史使命感
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的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决定了国家发展的优先导向,决定了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摆在优先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强国明确为到2035年必须“建成”的目标之一,放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目标之前,充分体现出教育之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报告还提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强国建设目标任务,推进这些强国目标任务的完成,人才是关键,而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回顾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总结16世纪以来5个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规律,分析3次工业革命渐次演化的历史进程,无一例外显示出教育的优先布局与国家的兴盛强大密切相连,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更富有创新能力,能更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国家持续繁荣。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要在国家发展的新方位新征程中,找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定位新任务,自觉增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和责任感、使命感。
把握好蕴含的重大机遇,沉着应对重大挑战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有着良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由大到强的历史新阶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将在重要政策举措、重点工程项目安排、重大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和全面加强,这是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要看到,教育内外环境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既可能给教育带来颠覆性影响,也将给教育拓宽未来发展空间带来无限可能;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深入发展,对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科研创新数量质量、人才数量类型结构等提出全新要求;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发展将带来新挑战;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等等。面对这些变化和趋势,要敢于抢抓机遇、善于主动作为,强弱项、固底板、防风险、扬优势,自立自强地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切实增强“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发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总号令。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确立的硬目标、硬任务,还有不到12年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没有现成道路可以因循,也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迫切需要加快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思路创新,以目标倒逼改革,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如期建成。
上一信息:【今日学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