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建思政 > 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 || 防“溺”于未然,大学生防溺水

发布日期:2023/7/7 9:43:35 访问次数:2059


一、如何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4.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5.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二、溺水如何自救与施救

1. 溺水后要保持镇定,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吸呼救。

2. 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3.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 拖拽到安全地带。

4.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5.发现有人溺水要马上拿出手机拨打120电话,打完电话迅速投入抢救中去,但要注意方法。

6.施救者下水后不要从溺水者的正面靠近,应该从后面或侧面包抄施救,以仰泳的方法把溺水者带到安全处。

7.救援时最好将溺水者向上托出水面的同时自己主动下沉,溺水者一旦呼吸到空气就不会拼命抓紧下沉的人体,此时施救者再伺机解脱完成救助。

8. 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使溺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保证其顺利呼吸,减轻溺水者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减少挣扎,使施救者节省体力,顺利地脱离险境。

三、防溺水“六不准”

1.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