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21 22:25:45 访问次数:1710
常山杏坛浮生路,万里游子致学来
——22级新生吕旭茗《河外记》
夫求学,人生之逆旅也;诸游子,杏坛之过客也;盖浮生若梦,属文以记斯人。
任寅年良月之晦,校馆诏诸生入校,余亦在其中从而游之。俯仰河外之大观,虽草草管窥,仍有所感,遂作此文以录光阴。
河外居冀州常山之滨元氏之地,僻远而清幽,其周皆农田也,有靖节先生归园田居处江湖之远意也。初入校蔚为大观,校区一望无际,其地方圆数十里目力之所及无不是也。再观则叹于校人丁之盛,院内师生不下万人,所授科目多达百余,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文理医艺无所不涵。凝七十五国语言荟萃于一堂之内,非张骞班超盖不能比。藏书百万册,较东林岳麓亦有所胜。
入宿舍,八人共居,有刘禹锡陋室之乐,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得前辈之助,学习承师长之教,忆宋濂之《送马生》不由得嗟叹己之幸也。
河外学生会分九部五堂,各有值分。纪检司纪律之事,生活掌卫生之便,团总支总管团务,新闻部司掌宣传。各部有司各司其职,则校内之事,师长以忠厚而刑赏,袭穆吕之遗风垂范天下,则诸生便可自治肃然。蔡元培之俭学会盖此意也。
愚生有幸过蒙拔擢入学河外,深感韩文忠公:“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所言甚是,必夙兴夜寐勤思苦学乃不负师长之隆恩,前辈之教诲。方今河外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愚生但患学业不精,不患有司不明。生之夙愿乃研究文史,若能更精学业之所利,必当入东师之学硕研习汉唐之旧史,六朝之唐文,修学终生。不为吕思勉、赵纪斌,亦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继圣贤之绝学,传道授业解惑也。
文字编辑:吕旭茗
图片来源:吕旭茗
编辑排版:宋博林
校对:刘旭菲
指导老师:宋学慧 刘璐
审核:李木子 刘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