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5/3 18:36:17 访问次数:2310
我与河外
谈起我与河外,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与小舅,小舅年龄虽小但也是长辈。论年龄,我比河外年长几岁,他(她)情同兄弟姐妹。而论辈分,他(她)如同父母。
38岁的我,长期陪在父母身边也不过18年,而陪在河外身边已经20年。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时刻有父母的陪伴,我也不例外。但孩子大了总要插上翅膀去飞,是人间常态,也是长大的必经之路。虽然因为上大学离开生我养我的父母,但好在我是幸运的。有时候生活的美好不过在于,我需要时,刚好有你的出现。因为上大学让我与河外相识,大学毕业之季,一个返校办理毕业手续的机会让我再次与河外结缘,直到现在而不只是现在。
吴桂君的《喜欢一个人》里写道: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我与河外,亦是如此。
河外虽然不是很大,但他(她)却很美。尤其是春天,河外的春天总是比外面的来得早一些,而河外的柳树就是河外春天的使者。回顾20年前,我曾在河外校园亲手栽下一棵承德老家的柳树。更有幸的是,20年后我又带领我的学生在河外的新校区栽下了一片林。
他(她)因善良而发光,他(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照耀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从汶川儿女班到中华儿女班,再到厚德致远班;从重病的学生本人到病重的学生家长;他(她)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河外教师一个人上班全家都拿工资,小到教师儿女,大到教师父母;他(她)从省内到省外为社会捐款捐物。他(她)常说“有一种教育叫影响”,而她的善行确确实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师生,在他的带动下,师生自发组织的《无偿超市》曾被中央新闻联播报道1分09秒……
他(她)平凡而伟大,他(她)以平凡之躯成就了几万人的辉煌,将来成就的人还会越来越多。24年的发展,他(她)从一所自学考试学校到高职专科院校又升格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外国语大学;24年的发展,占地规模从200多亩到2000多亩;24年的发展,他(她)的在校生规模从两百多名壮大到两万多名;24年的发展,他(她)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国,20名毕业生为外国总统或总理做过随行翻译;24年的发展,他的名字不知不觉中被人熟知,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他(她)勇敢且坚强,做事风格像极了河外的柳树精神。他(她)曾告诫每一位师生:“要有在别人瞧不起的眼光中崛起的秉性”。他(她)的这种秉性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师生。从一个走出大山的山里娃到在省会城市举办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并入选新华网中国教育事业领军人物的河外当家人孙校长;从一名普通专科毕业生到国外工作又回国创业且跨入政界的河南省人大代表郑海鸥;从一开始并不被社会看好到现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河外,仅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人数就达近3000人……
20年,我与河外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伴,也让我从他(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他(她)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力有限,可以用‘忠诚’来弥补。”让我懂得,一个人想要立足某一个高地重在人品。他(她)曾说:“如果别人只能坚持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那么我们就会从平凡走向伟大。”让我懂得,做任何事都要专注、坚持和征服……
感谢河外冠以我“河外人”之名,让我与“河外人的精神”融为一体,切身感受到了河外的善良和温暖,见证了河外的平凡而伟大,传承着河外的勇敢与坚强。而他(她)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几万个兄弟姐妹的成长,这也是他(她)最骄傲的事儿。我也坚信,今后的10年、20年、50年、100年,他(她)的光芒会辐射更多的“河外人”与他(她)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共创河外无限辉煌。
作者:于丽春
上一信息:“不可复制”的河北外国语学院
下一信息:约起来,让我们携手走进“声动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