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这就是河北外国语学院,在潜移默化中做好德育教育,缔造学子“传奇人生”

发布日期:2022/3/29 18:18:06 访问次数:1308

       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提出:“知识不过关是次品、技能不过关是废品、道德不过关是危险品”。为培养同学们的道德水平、精神境界,河北外国语学院将“大教无痕、至爱无声,教育无域、管理无疆”作为教育最高境界,通过环境影响、文化浸泡、理念熏陶,营造出全景式、润物无声的“场”,让每一名河外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缔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01成立育德大学,让公寓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河北外国语学院让公寓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人人追求“在私密空间体现出的道德水平”。在容纳两万多名学生的宿舍,学校通过二十余年努力把宿舍打造了“育德大学”的定位格局,在“育德大学”每一栋楼建党总支、每半栋楼建党支部、每三个楼层建党小组。通过党建形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育人场所和阵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今,公寓已成为学生“生存能力的训练场、交际能力的孵化室、做人的水银镜、理论知识的实践园”。

02开通道德账户,为德育储值

       道德账户的建设,与学校提出的“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的教育理念联系异常紧密。道德账户适用于学校的每一名师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道德账户、储值(职)账户、荣升账户”。学校建设有专门系统,针对每个老师、学生的道德表现随时记录,使道德账户实现动态化管理。如学生的“喜报网”就是“道德银行”之一。

道德账户在校园中引导师生弘扬正能量,学生走出校园后更能成为社会道德的星星之火。用人单位为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可以凭借学生的证件号码在道德账户系统中查询在校生的道德值。学生在实习实践时体现出的职业道德,可以让企业作为第三方,给实习实践中的表现打出职业道德分。

03营造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文化环境

       河北外国语学院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细节到全局发展的校园建设,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了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儿育人、具有河外特色的浓厚的德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绅士风度、君子品格的河外学子。

河北外国语学院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那我们要成为一条流动的河,一条浩瀚的大海,要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法宝。作为教师要让德育的小溪流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要润物细无声的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应该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利用大学的时间,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为更好地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04让全校同学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河北外国语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将其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推动相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河北外国语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以最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党史》为教材,推进辅导员教师“思政化”,让全校同学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河北外国语学院认为只要是与学生接触、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都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所有任课教师、行政教师、辅导员教师都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在作风、校风、教风、学风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提升方面功不可没。学校将思政工作分为三种类型——课程思政、教学思政、工作思政。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全方位开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推进辅导员教师“思政化”,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化”,让全校同学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河外,每一位教师都是“大思政课”教师,他们将思政与课程融合,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让思政的小溪流淌在课程中、进入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