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3/23 18:23:30 访问次数:1505
河北外国语学院
关于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情况报告
河北外国语学院为本次冬奥会选拔输送近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是全国参与本次志愿服务人数居第一位的高校。我校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张家口和延庆三个赛区的103个场馆。虽然冬奥会已经圆满结束,但目前我校仍有2096名志愿者继续战斗在冬残奥会志愿岗位一线。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专访和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3次、人民日报-人民网4次、中国新闻网3次、中国网1次、《中国教育报》1次、北京体育广播1次、河北广播电视台8次、《河北日报》2次、河北新闻网4次、河青新闻网4次、省外媒体17次。
一、志愿服务准备、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国际化师资:院士领军助力人才高质量培养,我校拥有“9名外籍院士”和“221名外籍专家”。立足冬奥所需,各语种教师经过反复调研编写75种冬奥会专用外语“词、句、会话”资料,应用于“奥林匹克”特色课程。特别是我校来自韩国的外籍专家(河北省燕赵友谊奖获得者)金敬植教授带领20多位专业教师历经两年完成《奥林匹克会话》和《术语集》,并将其翻译成8个语种冬奥会培训教材供志愿者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网对此进行了专访。
在全国首创“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在已开设专业的基础上免费为同学们开设非通用语课程,通过“场景模拟、赛场救护演练、口语实训和国际礼仪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同学们开展合理、高效的志愿技能培训,提升了冬奥专业外语和外事服务能力,为助力奥运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志愿者服务冬奥工作开展情况
为冬奥会提供专业外语服务是我们的强项,我校有49名同学在面向世界转播冬奥盛况的张家口赛区山地转播中心服务。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李军娜主要负责用英语为中心各部门及OBS全球转播商提供口笔译服务。1月14日,一位新冠联络官向公共卫生领域发送了一封有关疫情防控的邮件,她和团队成员协同配合,顺利完成翻译工作,得到了主管国际翻译工作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宋芷涵、鲜馨两位同学参与翻译的《康保二人台剪纸》(冬奥会宣传册)已由康保县人民政府出版。
我校的王若曦同学在崇礼分赛区担任交通热线志愿者。有一次她接到来自巴西媒体的电话,对方快速焦急地描述了遇到的问题,她了解到因为汽车燃油耗尽无法准时到达。王若曦经过与车辆调度工作人员沟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了困难。
类似的应急处置还有很多。2月1日晚,我校的刘亚轩同学执勤时,遇到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外出回到住所,因丢失房卡打不开房门着急,刘亚轩同学帮助她顺利解决房卡问题。谷爱凌对此充满感激,主动与其合影并向她展示自己指甲上的五环图案,在后期的服务中谷爱凌三次与她拥抱合影。
寒风中到处有我校志愿者站岗的身影,冰雪中到处留下了我校志愿者克服重重困难奔波巡视的脚印。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海拔较高,气候严寒,下一场雪要很久才能融化。英语教育专业的史连江同学就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用英语为迷路的外国友人提供帮助,一个多月里他像戍边的战士一样伫立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帽子、睫毛上都会结上厚厚的冰霜。
还有很多志愿者同学致力于幕后服务工作,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志愿者群体本身。我校的任晓静同学,作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康保站志愿者临时团支部书记,为了让整个赛区的志愿者更好地服务于赛事,她从2020年4月起发布了冬奥会志愿者招募令,先后对志愿者进行了线下选拔及手语、扶残助残等培训。
在整个服务冬奥会过程中,志愿者服务工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认可。我校志愿者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圆满完成了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收到了各国运动员赠予的徽章31枚、感谢信117封。
经过了冬奥会对师生们的磨炼,后奥运时代,我们将继续发扬奥运精神,发挥业已成熟的75个语种优势,为石家庄“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为河北对外开放、走向世界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为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报告。
河北外国语学院
2022年3月22日
上一信息:网络监督 有你有我——致河外师生的倡议书
下一信息:河北外国语学院2022年单招专业优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