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 冬奥会志愿者工作简报

雪地里的坚守,河外冬奥志愿者为冬奥会不断突破自我!

发布日期:2022/3/3 18:59:52 访问次数:3513

       随着冬奥会的结束,冬残奥会的到来,河北外国语学院冬奥会志愿者更加体会到奥运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给青春带来的震撼与美好。从测试赛到正式赛,我见证了冬奥会完整风采河北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20电制二班张俊南,作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交通安保志愿服务工作者,见证了冬奥会从筹备到完美结束的整个过程。

       正式赛时,在延庆赛区做室外交通安保的张俊南,每天在室外-15℃的天气里执勤。214日,北京暴雪,积雪厚度淹没了小腿,这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张俊南在大雪中执勤,一刻也不敢松懈,这一站就是一天。等执勤结束,他才发现衣服和帽子都被雪浸透冻成了冰,生平也头一次体验耳朵结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张俊南笑着说:“回到驻地,脚都凉得感觉不到烫水的温度。从那一天起,膝盖还不时得疼,许是冻的吧。”

       除每天的正常工作之外,下班回到休息地还要整理驻地所有人员信息,为不同岗位人员需求填写各种申请表,如乘车申请等,经常忙到半夜一两点。那段时间他经常忙到失眠,好几次上完夜班回来后,连睡觉都来不及,就要继续整理人员信息。

       大年三十的晚上张俊南还在执勤,奶奶突然给他打来了电话,问他在这边过得好不好,“讲真的,那一刻我差点绷不住了,头一次过年不回家,奶奶岁数大了一直惦记着我。无论多忙多辛苦,我只能每次都对家里说我在这边过得挺好,工作不累。”直到那天,领导对他说,“俊南,这些日子你工作也挺认真的,工作辛苦了。我给你留了一个冬奥闭幕式的名额。”张俊南大喜过望,“觉得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到了鸟巢之后,我第一次主动给家里打电话报喜,父亲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我是他的骄傲。”
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但坚守最重要

       河北外国语学院德法语言学院赫一赛同学,在冬奥会北京石景山区首钢滑雪大跳台比赛场馆内做安保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保障比赛的场上秩序和人员流动。从一开始的赛事安全的筹备到赛事圆满结束后的国内外人员撤离,他的责任不容小觑。

       在这里,赫一赛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穿好工作服,来到岗位上。“早上我们出发的时候,天还是完全黑的状态,早饭要待到岗位上等交接班的时间再吃,吃的时候一般都凉透了。白天一天都要坚守在岗位上,有时晚上加班要坚守到晚上11点。”

       前一段时间,北京下了很大的雪,外面的温度一直持续在零下。那天,在出发站岗前,赫一赛把自己最厚实的衣服穿上了,但一天下来,他的身体暖了很久才暖过来,脚已经没有了知觉。“特大的雪撒在身上,没有五分钟自己已经成了雪人。戴的防护面罩也是一层层的雪,嘴里的哈气到面罩上结了冰。口罩外层结了冰,内层已经挂满了水珠。但是我们志愿者没有一个逃避的,因为我们知道,为冬奥会服务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赫一赛在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拍下了不少好照片,他说:“经过这次的志愿服务,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辛苦,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因付出而收获的快乐。这段经历与收获,我将一直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