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2/24 18:55:09 访问次数:3871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在世界人民的见证下,中国队奋力拼搏、永不言弃,不断刷新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奥运奇迹”。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的3000余名冬奥会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用认真、热情、真诚的服务保障了冬奥会的有序进行,他们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在河北外国语学院提供的3000余名冬奥会志愿者中,其中有92名同学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认真受到表扬,共计获得现金奖励5500元,查获违纪物品25件,包裹4185个,限带物品494件,收到表扬信6封。
其中来自音乐学院的任佳敬同学,在工作期间捡到一架价值两万余元摄像机,第一时间上报公司,受到表扬;涉外建筑工程学院胡霁阳,担任首钢滑雪大跳台闭环外安保队长,由于表现良好获得一等奖金1000元,同时受到指挥部领导认可;东方语言学院任静同学在岗期间,通过认真负责核对胸卡注册号,避免了一起住店外籍人员擅自离店的事件,为酒店挽回了上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一件件小事,却体现了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子服务冬奥会“专注·坚持·征服”的决心与勇气!能参与到冰雪盛会之中,便不负青春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德法语言学院的宋思思同学服务于崇礼鹰巢国际青年旅社,主要是为旅社和工作人员提供英语翻译服务,同时帮助外国来宾办理入住、连接WiFi、支付消费、订餐就餐、交通出行等。
有一次,凌晨12点,有21位挪威客人同时到达旅社,并被告知有密接,她立刻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面罩赶到大厅提供翻译服务,面对密接从容不迫,请客人出示护照和注册卡,并填写航班号,确认核酸信息,顺利配合前台为所有宾客办理了入住,消杀完毕回到宿舍已经凌晨1点左右。
像这样的突发情况有很多,有时需要一整天都穿戴防护服和面罩,耳朵经常被勒的红肿。不过宋思思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提到自己负责的志愿服务工作总是侃侃而谈,“住宿领域志愿者要胆大心细,要考虑到每一个可能紧急出现的情况,积极处理好每一个问题。”
宋思思表示:“作为一名冬奥会志愿者,能够参与到冰雪盛会之中,感受冬奥精神,便不负青春。乘风破浪,一朝千里,让青春在冬奥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在志愿工作期间,我同其他老师、同学一起翻译了张家口媒体采访线的日语版本,同九家日本媒体记者沟通、安排行程、同行采访、提供语言支持,受到了媒体接待站领导的一致好评。
此次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收获颇丰,在专业方面,学习到了国家级大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及了解到了更丰富的日语知识,在人生经历方面,使我增长了自身的眼界学识,让我铭记一生。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示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亲眼见证了谷爱凌和苏翊鸣金牌的诞生
我是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西意葡语言学院的岳文惠,负责的是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闭环外的安检工作,有幸亲眼见证了谷爱凌和苏翊鸣金牌的诞生。
本次冬奥会和春节的不期而遇是好事成双,虽然没能够回家过年,但我并不后悔。作为志愿者,我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服务冬奥,同时每一个志愿者背后也有无数悉心指导的专业工作人员,在默默地照顾我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真真切切地彰显在这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情怀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动。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服务冬奥的志愿者,必须有一颗坚守、热情的内心,无论自己身处哪个岗位都要能为冬奥发光发热。正是各个岗位上一些具体的小任务,最终才能圆满完成冬奥会的大任务。同时我也从“冬奥之窗”中感悟到了中国力量,见证了中国自信,学习到了中国精神。微火虽微,永恒绵长,生生不息。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河北外国语学院的3000余名冬奥会志愿者顺利完成使命,回归校园。他们虽不是做惊天动地之事,但将平凡之事做到极致那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