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5 10:02:46 访问次数:1847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举行,一些国际友人和体育爱好者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场体育盛会的期待、对双奥之城的祝福和向往,“一起向未来”的歌声越来越响亮,这其中就有从2018年开始就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准备的河北外国语学院韩语教授金敬植。人民日报在1月24日17国际版报道了金敬植教授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今年65岁的金敬植目前是河北外国语学院的一名韩语教授。2014年,河北外国语学院同韩国庆南大学缔结为姐妹学校。同年9月,金敬植作为韩语教授被派至石家庄,任期一年。在中国工作期间,金敬植一有空闲就坐着公交车走街串巷感受风土人情。“这座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温情,我非常喜欢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天。”任期结束后,金敬植改变了原定“只工作一年就回国”的计划,继续留在石家庄任教。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金敬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作为滑雪爱好者,他非常期待能够在中国见证这场冰雪运动的顶级盛会。2018年,他的很多朋友和学生都作为志愿者参与了韩国平昌冬奥会。金敬植想借助自己的语言优势,将韩国的一些经验和知识分享给自己的中国学生,为北京冬奥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河北外国语学院金敬植教授荣获河北省“燕赵友谊奖”
2018年暑假,金敬植回到韩国,利用假期走访了平昌冬奥会的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搜集一手资料、讨教各类经验。“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是走访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他们是主办国的形象名片,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者。”金敬植被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触动,于是萌发了为冬奥会志愿者编写书籍的想法。
他的想法得到了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很快,便有来自不同学院的20名老师加入了编辑委员会。2019年5月,河北外国语学院要向北京冬奥会选派翻译志愿者的消息传来,金敬植马上与编委会成员商讨,决定将编写方向调整为志愿者培训教材,主要用于学校的志愿者培训工作。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金敬植还特意就“大学生喜欢的文化与表达是什么”进行了调研。
历时两年多,经过无数次讨论修改,2021年1月,总字数超过4万字的培训教材——《奥林匹克会话》和《术语集》正式完成,内容囊括了冬奥会历史、各国礼仪、志愿者职责、赛事规则、比赛用语等诸多方面。
“冬奥会是绽放在冰雪上的庆典,我们热爱和平,期盼人类共荣……沟通是连接我们所有人的捷径,所以我们想用这本书伸出手,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金敬植在序言中如此写道。
河北外国语学院金敬植教授代表河北省1万余名外国专家应邀出席河北省国庆70周年招待会
教材完成之后,学院将其翻译成8个语种供志愿者学习。2021年9月,学院首批志愿者前往北京和张家口,奔赴各个工作岗位。随着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声也越来越响亮,前线志愿者们的工作愈发忙碌。金敬植常常和同学们在线沟通、视频连线。在他看来,学生们辛勤工作的身影,就像是中国努力筹备冬奥会的缩影。他说,在全球疫情尚未消除的当下,举办冬奥会既是一场考验,也是号召各国战胜疫情、迈向未来的契机。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离不开你们的付出,希望你们能拿出最好的状态,让各国运动员了解中国为举办冬奥会所付出的努力!”2021年12月27日,在河北外国语学院,金敬植教授和学校派往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首批志愿者进行视频连线,为他们送上了鼓励和祝福。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点燃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金敬植观察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石家庄人在家门口的滑雪场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他说,以前,因为冰雪运动季节性强、设备成本高,普及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今,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顺利展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金敬植说:“北京冬奥会为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