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建思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21/11/8 16:24:06 访问次数:5442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95月,现是河北外国语学院学院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承担着我校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73名,其中专职教师48名,兼职教师25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满足思政课专兼职教师1:350配比要求。我学院成立至今,多名教师在全国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赛、河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批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要求,设有五个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在教师培训方面,我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所有思政理论课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养与指导,用“听课、评课、说课”三结合迅速让自有年轻教师成长,以教研室为单位落实“集智备学”制度,利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展网上集体备课,让思政课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提高集智备课的针对性和效果。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每周留出固定时间听课,系统的听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个学期针对一门课的授课。

在教学改革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推进课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不断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外国语大学特色思政课项目:率先垂范,学校董事长、校长带头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走下基层,各级领导召开现场会指导教学;中小班授课,创新“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创新设计,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路径;凝心聚力,打造“大思政”教师队伍;改革考核,探索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模式;外语特色,翻译十九大报告实现政治先行;典型引路,加大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宣传;成果展示,让思政课的教学成果落地生根。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全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思政课建设,因课而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周周学党课——主题班会党史人物讲”等特色党建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以党建为引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青年党史讲师团、党员培训班等为实践载体,积极投身党史宣传的校园和社会服务。

在实践教学方面,丰富思政实践活动。加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我校与西柏坡纪念馆、石家庄烈士陵园等爱国教育基地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同学们走进革命圣地,熏陶革命氛围。配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在“第二课堂”实践中,通过观看视频、举办演讲赛、红色歌曲比赛、辩论赛、各种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直接的接受思想教育。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学习思政课成果展示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诚信、自立、求知、成才、报国”的校训,为我校全面实现“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凝智聚力,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正以“求实创新、铸魂育人”为宗旨,努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格局,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

上一信息:百年礼赞心向党,同心筑梦新时代

下一信息: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