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6/30 10:07:41 访问次数:3426
小语种人才将成为刚需
当今时代,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凸显出对视野广、语言精、文化通、专业强的高端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刚性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要想寻求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和交流,交流需要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这就奠定了国家对各类小语种的不同程度的需求。
小语种专业学习起点低,周期短
除非是在语言方面有卓越天赋的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习小语种不存在基础方面的差异。并且一门语言学习,一般一两年左右就可以学成应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已经有事业的成年人也会学习小语种的原因。
河北外国语学院提出的“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和语言自然学习法,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填鸭式教学,打破单词语法句式的传统外语教学方法,打造全外语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外语。
小语种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就业前景好
小语种毕业生可多方面、多领域就业,不局限于一个或者某个领域。虽然小语种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就业渠道上还是有着很强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高校教师,高中教师,商贸,翻译,新闻传媒机构,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自由职业者。可以说目前小语种专业是高需求与高回报的结合体。
“外语+专业”成为新趋势
现在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人不少,我国市场缺少的也不是普通的翻译,而是既懂外语又能应用到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懂德语又懂机械的,懂法语又懂法律的,懂西班牙语又文笔好能翻译名著的。掌握多项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市场的一大稀缺资源,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学会一门语言,未来就会多一条路。假如你的专业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依靠自己的语言能力找其他工作。河北外国语学院坚持“专业+外语”培养模式,来河外求学,学习专业的同时,还免费赠送一门“一带一路”小语种。学校以“专业+外语”“外语+专业”的培养方式,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让每位同学具备专业与外语双优势。
河北外国语学院是2022年冬奥会语言人才培养与选拔基地,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唯一承办大学,国家援非工作的外语人才供应基地,河北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人才培养基地等。多年来,河外师生积极服务石家庄、河北省、国家重大国际外事活动261次,涉及3万2千余人次,如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历届毕业生中,有20名同学为国内外总统、总理担任过随行翻译,就业情况呈现出国就业的多、出国留学的多、进入外企的多、工资挣得多的“四多”现象。